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教学科研 > 各专业教学计划 > 正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6-02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代码:5501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面向如表 1 所示。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

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

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美工师

商业美工

(2-10-05-07)

平面设计师

插画创作人

装潢美术设计人

职业资格证

新闻和出版业

广告设计师

文化艺术

大类(55)

艺术设计类

(85)

平面设计师

(2-10-07-04)

(5501)

文化艺术业

出版社美编

广告设计人员

ADOBE 软件

(87)

品牌形象设计师

(2-10-07-08)

国际认证技

文创产品设计师

美术编辑

能等级证书

(2-12-02-02)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知行合一,适应社会岗位不断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具有坚实深厚的专业职业素质,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相关的技术技能,面向报社、包装设计公司、广告与策划公司、企业形象公司等文化传播领域,面向各类设计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素质

(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行合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积极参与公益设计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对文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具有不损害他人、不损害集体的职业道德;具有尊重他人设计成果、杜绝剽窃、为自己的设计负责的职业素养;具有追求设计完美、尊重同事、服从集体安排,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的基本素质;具有对文学知识、天文地理等知识的广泛涉猎,对音乐、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表现知识重点掌握的人文素养。

2. 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语文、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对文学有一定的造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知识储备和较高的品质涵养;熟悉本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体育基本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

(2) 专业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艺术造型技能;掌握设计类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设计技能和表现方法;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相关知识与流程;掌握插画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企业品牌设计相关知识; 掌握公益广告及商业广告的知识要点;掌握排版、印刷、制作等相关知识;掌握文化创意设计方向相关知识。

3. 能力

(1) 通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及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具有主动拓展学习范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团队合作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加工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能力;具备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 专业技术技能。具有熟练的使用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揉合设计知识,针对性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手绘造型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具有熟练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设计流程的能力;具有能够熟练地运用该专业的知识解决设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对最新艺术动态与艺术风向有敏锐的认知能力,敏锐感知各种新兴媒介和设计潮流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徳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一、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人生的青春之问;三、坚定理想信念;四、弘扬中国精神;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学要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 大学英语

教学目标:经过 140-180 学时两个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2500 左右常用词汇;基本语法规则常见的 10 种时态和各种从句等);多种题材听力材料;多样的日常交际会话;各种新颖的阅读材料;各种表格、信函、请假条等应用文写作;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翻译(英译汉)。

教学要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小班上课或分层次上课, 语法、阅读和翻译采取讲练结合,口语采用情景模拟等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 体育

课程目标:全面了解体育常识,并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主要内容:普通体育课开设田径、球类、武术、体操、体能、体育理论等。选项课、选修课开设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拳击、太极拳、健美操、跆拳道、保健等课程。

教学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既教书又育人,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达到强身健体、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和品质的教育目的。激发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锻炼的习惯和理念。

4. 军事理论

课程目标: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


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内容: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

教学要求: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5. 大学语文

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提高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比较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及文字材料,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

主要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以“文”的观念为统领,选择具代表性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经典的或优秀的汉语文本,提供给学生,既有主修材料, 也有拓展材料。还涉及常用应用文体的写作学习。包括“古代经典篇”、“中外近现代名篇”、 “应用文写作”三个部分。

6. 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培养他们积极关注社会,热爱国家的意识。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进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根据各学期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内容选择及讲解。

教学要求:要求选取每学期国内外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

7.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


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学会自助与求助方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就业、创业等生涯发展问题。

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概论、自我意识和适应发展、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人格培养、人际交往、性和恋爱心理、网络心理、生涯规划、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等。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中突出生动、活泼和创新的特点。通过同学之间的坦诚交流、经验分享和相互模仿,使学习者在不同的主题上得到崭新的体会。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学会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学生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要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遵循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进程,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核心思想,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9. 党史国史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党史,让学生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自觉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避艰险、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学习国史,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及是非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形式为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要求能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及是非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10.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及政策,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使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和就业技巧,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自主择业,依法从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主要内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意识激发、职业心态调控、职业路径选择、职业形象设计、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熟悉就业流程、劳动法规等。

教学要求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辅以微课教学,增大授课容量,注重学以致用,将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综合素质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使学生根据


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自我探索、职业社会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12.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 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

主要内容: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元化和丰富性,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形成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重点讲授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文学、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文字文化、交通文化、科技文化、民间文化、建筑园林文化和医药养生文化等几个方面,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

教学要求:课堂上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音画一体”的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强学习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定一种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文化考察、参观,开展讨论撰写论文。

13.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目标: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够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主要内容: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含计算机组成基础知识、文件管理、控制面板管理、数据录入技术等简单应用;WORD 文档的编辑与格式管理,文档管理一般性操作; EXCEL 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的基本任务要求; PowerPoint 使用演示文稿进行演讲、报告、介绍等资料展示,能够实现 PPT 使用。

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形式为讲授+上机实践,要求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管理维护的能力;掌握简单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掌握常用工具软件操作能力;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专业工作能力;掌握专业要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特殊能力。

14. 入学教育与军训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本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纪律性,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入学教育、军事化列队训练、内务整理等。

教学要求:系部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入学教育及军训期间要经常深入新生班级和宿舍,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宣传学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成就、管理规章制度等,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和引导。

 

(二)专业(技能)课程

1. 设计素描

课程目标: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扎实的造型基本能力; 建构多方位的现代造型艺术观念;创造性视觉思维能力的确立;掌握设计素描的造型语言。

主要内容:结构素描(分为几何形体的结构表现、综合形态的结构表现、空间结构的表现);静物素描;创意素描。

教学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多采用举例分析,夯实素描造型得基本功, 用创意、发散或关联性的思维进行绘画;教学过程涉及到后面专业课程内容的, 讲解中采用专业术语,为后面的课程铺设条件。

2. 设计色彩

课程目标:了解设计色彩与静物色彩之间的不同,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方法;


培养观察物象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色彩的变化;注重创意思维的启发;能够熟练运用色彩表现具象、意象、抽象主题的技法。

主要内容:设计色彩的概念;设计色彩的表现技法;设计主题的色彩表现形式;色彩整体关系的把控;色彩的情感。

教学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前期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及表现手法,中后期强调画面上的表现形式和主观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色彩与静物色彩的不同,让学生学会修改、删减、提取、创意色彩的存在,并感受色彩描绘所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触。

3. 构成设计

课程目标:掌握平面、色彩、立体等构成的基本规律,运用其规律进行设计制作;了解美的形式法则;明确色彩的搭配关系;掌握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

主要内容:构成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象、平面构成的形式);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概述、色彩混合、色彩特性、色彩情感);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材料与表现)。

教学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大量案例分析导入构成得概念及特点, 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的敏感性;通过案例局部重点分析构成的组成要素及相关知识,参与和探究构成的基本原则与基础技能,并能导入一定的设计理念服务于课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成表现能力。

4. 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目标:使学生明确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设计内涵、外延有比较清晰的轮廓,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主要内容:艺术设计概述、设计与人的关系、设计的类型、设计的原则、设计的特征、设计的评论与批评、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形式为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启迪和引导艺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5. 中外设计艺术史

课程目标:使学生明确了解中外设计的历史、演变、发展进程,弘扬中西方文化,起到了深化、拓展、传承的意义,使学生的艺术设计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主要内容:史前设计艺术、各文明圈的设计艺术、手工业时代鼎盛期的设计艺术、工业革命早期的设计艺术、新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完善、后工业时期的设计艺术。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形式为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启发学生探究和理解中外设计艺术史的相关理论知识。

6. 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

课程目标:熟练利用 Photoshop 中的工具和命令创建、编辑和保存选区;熟练掌握创建、编辑路径的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图层的相关概念、基本操作;对通道与蒙版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轻松掌握通道与蒙版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掌握滤镜的一些基础的操作;熟练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各种公益广告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商业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处理技巧。

主要内容: Photoshop 的基础知识;绘图修饰及图像编辑;图层、蒙版、选区样式的运用;滤镜、存储、图像色彩校正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案例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以实践课题的方式带入学习; 采用“做-教-学-做”的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使软件使用更高效,记忆更扎实。

7. Illustrator 设计与制作

课程目标:熟悉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会运用软件的绘图工具与修改工具; 独立运用该软件进行相应的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商标设计等平面设计工作;与其它软件可以进行配合设计,做出更多优秀的图标、插画等矢量图形。

主要内容: Illustrator 的基础知识; Illustrator 中路径图形的制作与相关处理操作;图形填色及艺术效果处理;文字处理;图表与滤镜;文件输入、输出与打印的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 采用项目教学法; 利用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Illustrator 中的工具和命令创建、编辑和保存选区等,实现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制作的目的;以项目导入延伸技能实践教学,学生进行创建、编辑路径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有效掌握矢量图的设计制作方法。

8. 图形创意


课程目标:熟练进行各种图形的描绘;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关注创意;运用视觉语言形式进行信息传达;研究、探索正确、有新意的图形传播方式;会用多角度、发散的思维方式进行具有强力视觉冲击力的图形表达。

主要内容:图形的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观念、理念和文化;图形创意思维的对象、主体、实质和特征;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从后思维、形象思维、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等内容。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实训完成不同图形创意的项目;教师课堂上要运用大量案例并准确分析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同一图形的多种想象空间,开拓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意发散思维。

9. 装饰画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基础图案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图案装饰画的设计表现技法; 培养和锻炼造型能力、色彩应用能力、图形创意能力及装饰画的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形式美法则,掌握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

主要内容:基础图案的发展史及概述;装饰画的形式美法则;装饰画的组织构成、色彩法则;装饰画的表现技法、技能训练、综合设计练习。

教学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装饰画技法讲授、图片展示、课堂辅导、作业练习、点评与交流以及 PPT 课件等多媒体教学相组合的方式,掌握装饰画的设计和手绘表现能力。

10. 版式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知晓学习版式设计的重要性;了解版式设计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可独立制作海报版式设计、单页广告版式、书籍版式设计等。

主要内容:版式设计的概念;版式风格设计;版式设计的基本流程;正文设计的要素;书籍装帧中的版式设计;案例欣赏;版式设计实践。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版式设计的重要性, 以真实项目驱动课程,讲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原则、软件操作技术、工艺流程等,培养版式设计师的基础素质与能力。

11. 字体设计


课程目标: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法则;掌握字体设计软件和创意方法;掌握字体设计的分类和意义;了解字体的设计的应用领域及在各领域中的字体设计特点;掌握字体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主要内容:字体设计概述;字体设计的基本类别;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字体设计的创意;字体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汉字/英文/阿拉伯数字的创意字体设计规律及表现方法;广告中的字体设计规律和表现方法;中英文字体的组合规律及字体的编排。

教学要求:用项目教学法;带领学生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指导下完成字体的各种设计表现,提高学生在设计中字体运用的修养和创作水平,具备在各种艺术专业形式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进入实际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插画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插画艺术的原理;熟悉插画的绘画方式;掌握插画艺术的设计元素和构图原则;会针对不同需求进行插画设计。

主要内容:插画的定义;插画的历史演变;了解插画的新概念和新价值;现代插画设计的功能与价值;插画设计的类别与形式;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插画设计的多样性;插画的设计准则;插画设计的创意表现、插画的艺术表现和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大量的插画案例分享,幻灯片展示等教学手段展示与分析,同时进行技法的演示,启发学生对插画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和探究,通过项目驱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掌握插图设计知识和技法、熟练运用软件技术技能。

13. 商业摄影

课程目标:能根据对象特点和优势,拍摄产品、人像、场景;细节、场景布局合理;掌握单反摄影器材的使用;精通 Photoshop 等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具备能够对摄影师拍好的产品图,进行美化及精修的能力;可以构建成熟的摄影元素版式页面。

主要内容:人像摄影;产品摄影;风景摄影;影像调色;Photoshop 滤镜的实用;影像与画面感染力的营造方法。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实践项目制定,学生在课程中,针对前面


所学的内容,锻炼综合训练的能力,学生在案例中掌握多种类的视觉效果表达方式,以摄影素材为基础,进行数字图像的作品创作。

14. 招贴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现代招贴设计的概念、特征、分类、传播途径,掌握其创意原则等,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创意方法、素材积累、软件应用。

主要内容:招贴设计概述;招贴创意;招贴图形;招贴文字;招贴色彩;招贴版式编排;招贴媒体设计等。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实践项目制定,让学生们在课程中学习招贴主题的创想,掌握积累设计素材的能力,通过多种类的视觉效果表达方式,完成招贴设计任务。

15. 广告策划

课程目标:掌握广告的特点;解读广告案例的相通性和特殊性;能针对不同商品进行广告创意策划;具有站在受众角度进行广告解读的能力;能从不同思维方式中寻找广告的创意灵感。

主要内容:广告策划的基本理论;广告的理念构想、色彩、形式、内容、形象的具象及抽象表现等不同的表现方式;广告创意策划的操作及表现技法。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讲授中用大量优秀案例分析,通过广告理论学习、优秀作品评析、课题设计训练,掌握广告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表现技巧; 通过市场调查、上机操作两种形式,充分将创意表达出来,完成广告创意策划。

16. 包装设计

课程目标:对包装流程中的市场调研,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流程,以及运输、销售和计算机制作过程有系统了解;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商品的特点,销售方式,结合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包装材料和生产方式,独立进行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包装装潢的统一设计;掌握系列化、礼品化商品的包装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技法,为其将来参加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装的概述;包装与市场销售的关系;包装材料;包装设计的方法及原则;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等。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高级技能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塑造;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包装结构设计、容器设计的实操运用;商标、


品牌、帖签的设计;包装盒的结构设计、视觉表现设计、组合设计等基本规律和技能。

17. 书籍装帧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书籍的演变历史;掌握书籍设计规范与流程;会根据书本的内容分类和客户的需求进行书籍设计。

主要内容: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关系;书籍装帧的纸张选择、封面材料选择、开本的确定、字体、字号以及设计版式的应用;装订方法以及书籍印刷的后期工艺等。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客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设计要求的设定, 要求学生最终可以独立设计及制作书籍;以组为形式,锻炼团队能力,让学生进行系列丛书的设计制作,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创意书籍设计,呈现不同的书籍形态与视觉表现。

18. 标志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标志设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标志设计方法;能够完整体现标志的基本设计要素及构成方法;培养设计构思能力;具备有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主要内容:标志的起源与意义;标志的分类;标志的构成要素;标志设计的基本流程。

教学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大量经典案例赏析和优秀标志收集,认识和了解标志的特点;结合交流分析,巩固标志设计流程;通过设计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标志设计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

19.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课程目标:了解品牌经营理念;了解品牌行为识别规范;掌握视觉形象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掌握如何用企业形象设计打造品牌形象。

主要内容:品牌形象设计的概念、特性和功能;品牌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基本程序;品牌形象设计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和设计实践;品牌形象的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的设计等。

教学要求: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实际设计任务导入教学环节,通过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方法与原则的讲授,对整体品牌视觉形象准确定位,将标志设计、辅助


图形、色彩管理等基础系统进行完成建设,针对不同项目主题,对应用系统中的办公、环境导视、服装礼品等元素进行延展,形成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的统一性。

 

 

 

 

 

 

 

 

 

 

 

 

 

 

 

 

 

 

 

 

 

 

 

21、设计鉴赏

课程目标: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向;学会对设计作品从主题、情调、造型、线条、色彩、构图、构思等方面进行欣赏评析;开阔视野,把握艺术设计的固有规律;提高驾驭艺术设计语言的表达能力。

主要内容:原始美术欣赏;陶瓷艺术;青铜艺术;装饰雕塑;漆艺欣赏;民间艺术;现代工艺品欣赏;现代绘画欣赏;家具欣赏。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形式为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视觉印象和记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建立正确的艺术言论与立场。

 

 

七、教学进程的总体安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如表 2 所示。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

(一)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

编码

课程

名称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学期课

程安排

考核

方式

1

入学教育与军训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56

14

42

考察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

54

40

14

一、二

考试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

72

56

16

三、四

考试

4

形势与政策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

32

28

4

一到四

考试

5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0

172

68

104

一、二、三

考试

6

体育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

108

6

102

一、二、三

考试

7

军事理论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32

22

10

考试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32

8

24

考试

9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36

30

6

考试

1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32

28

4

考试

11

劳动教育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

16

10

6

考试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公共限选课

限选

4

80

30

50

考试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限选课

限选

2

36

26

10

考试

14

党史国史

公共限选课

限选

2

36

36

0

考试

小计

45

794

402

392

本专业 14 门公共课程,包含 11 门基础必修课和 3 门公共限选课。共计 45 学分 794 课时。

(二)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

编码

课程

名称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学期课

程安排

考核

方式

1

设计素描

专业课

必修

5

80

16

64

考试

2

设计色彩

专业课

必修

5

80

16

64

考试

3

构成设计

专业课

必修

6

96

32

64

考试

4

艺术设计概论

专业课

必修

2

32

32

0

考试


5

中外设计艺术史

专业课

必修

2

36

36

0

考试

6

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

专业课

必修

8

136

32

104

一、二

考试

7

Illustrator 设计与制

专业课

必修

12

216

72

144

三、四

考试

8

图形创意

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试

9

装饰画设计

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试

10

版式设计

专业课

必修

4

64

14

50

考试

11

商业摄影

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12

标志设计

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试

13

字体设计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试

14

插画设计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试

15

招贴设计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16

书籍装帧设计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17

包装设计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18

广告策划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19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VI)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22

42

考察

20

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

核心专业课

必修

4

64

14

50

考察

21

设计心理学

专业限选课

限选

4

64

50

14

考试

22

设计鉴赏

专业限选课

限选

4

64

50

14

考试

小计

100

1636

606

1030

本专业 22 门专业课课程,其中 8 门核心专业课程,12 门专业课,2 门专业限选课。共 100 学分 1636 课时。

(三)其他

序号

项目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性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学期课

程安排

考核

方式

1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论文)

实训

必修

20

320

五、六

考察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全学程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如表 3 所示。

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全学程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学年与学期

项目与周数

周数

小计

入学教育与军训

2

2

单元教学

70

16

18

18

18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40

20

20

复习周、机动

4

1

1

1

1

学期考试

4

1

1

1

1

学期教学活动周数

120

20

20

20

20

20

2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全学程教学项目分析表如表 4 所示。

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全学程教学项目分析表

学时学分

项目类型

学分

学时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

37

642

310

332

专业课、核心专业课

92

1508

506

1002

选修课

公共课

3

152

92

60

专业课

2

128

100

28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20

320

0

320

合计

154

2750

1008

1742

全程学时数

≧2500

2750 学时

公共基础课学时与全学程学时占比

≧25%

23.3%

实践学时与全学程学时占比

≧50%

63.3%

选修课学时与全学程学时占比

≧10%

10.1%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 本专业教学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1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构成从职称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专任专业教师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3. 本专业专任教师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双师”资格(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从业经历)的比例达到 60%以上。

4. 本教学团队教师在“提升自我、服务教学、贡献学校”的理念指导下,努力钻研,锐意创新,是一支中青年优秀教学科研骨干为主、校内外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的教师队伍。

5. 聘请校外专家、客座教授来院指导,为专业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为教学实践性创造良好的基础及条件。聘请省市级设计专业人才到我院担任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二)教学设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设备和场地条件应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学要求。教室一般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并

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实训室面积、设施等均达到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要求。本专业有多个设计室、基础绘画室、多媒体设计室、设计机房、专业实验实训室。信息化条件保障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三)教学资源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等特点,课程的教学应该


由文字教材、PPT 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学资源组成,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软件为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视频、多媒体软件、智慧教室、电子教案、活页化教材等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设计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园众创空间、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4、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基地具备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

课程整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法。专业课程多采用以实际案例切入,在讲实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要求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做中创,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与社会实用型人才对接。

整个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整体,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做-学-教”的实践模式。多种教学方法要统一在学生做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通过参


与项目实践加强了职业设计能力;掌握了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极大扩展了师生的教学成果,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显著。

(五)学习评价

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行为、团队协作沟通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专业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评价体系实施学生与教师互评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院部质量保障体系。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依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切实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修满学院规定学分。

(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毕业前至少取得一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实习实践要求:

学生顶岗实习可结合教学需要分散安排,累计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