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非遗研究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快报   >   正文

观点:文化遗产不只是繁华记忆

作者: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 2020-04-27


西安不夜城景区 灯彩秀


作者: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在文化遗产的功能重构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文化人和旅游人都应该走出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借助一切可能的平台、渠道和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产高品质的文化内容。

  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说文化资源开发和遗产活化,就只面向旅游市场和产业发展。事实上,旅游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领域,但绝不是唯一领域,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领域。世居于此的城乡居民和常住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才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有的城市旅游市场规模是本地居民的十倍之多,文创开发者却没有意识到本地市场是常住居民一年365天、一日三餐高频消费堆积而成,而旅游市场是游客长则数周、短则一天的低频消费拉动的。沿着这个思路,文化为谁而建,遗产为谁而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们面对近在咫尺的市场需求,固然需要引进外来的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但更要重视本土企业和人才在文化创意、创业、创新和创造方面的天然优势。与物质生产不同,涉及文化建设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不可能也没必要仅靠产业园、大工程来带动。

  单纯的静态展示加上乏味的解说是很难引起人们共鸣的,只有深深植入本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建到社区中去,让文化活动和艺术事件融入日常生活,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文化遗产活化,需要普及、传承和创新。首先是普及,要让文化遗产走入当代生活,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收藏在博物馆或立个牌子式的保护。普及还应该是开放的体系,既要重视权威和精英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传播,也要重视草根和大众的自发创作和市场扩散。由QQ音乐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新生代音乐人尤长靖演绎的《西遇》上架不到一小时,评论就破万,微博转发量则超过120万次,当下的敦煌正因年轻群体的认同而快速传播。

  以前去景区,到哪儿都是廉价的珍珠、贝壳、串珠和手链。现在,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博物馆都在以文创的名义兜售新一轮的旅游纪念品,但小孩子想要一把可以拿着玩、疯着跑的侍卫刀枪而不得。研发过程中设计者有问过小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吗?也有动不动就把“纯手工”做卖点,如果纯手工制作就等同于文化和品质的话,那么对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文艺复兴的历史岂不是要重新评价?

  不能一说文化就是历史遗产和外来的高雅艺术,不能总想建标志性的博物馆、艺术中心、大型主题公园,要研究当下老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影视、戏曲、舞蹈、音乐、游戏、购物、餐饮等现实生活需求。这当然就需要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以及创作团队重归生活场景。上海彩虹合唱团等市民和村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比如世界、M&M、泰迪熊博物馆等室内亲子乐园的兴起,及其背后的文化驱动力和市场逻辑,同样值得研究。在文化遗产活化和当代创新的过程中,要敢于利用、善于利用资本、技术和商业的力量。

  现在年轻人的旅游休闲诉求,不再是简单地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而是带有对知识的更高诉求。没有国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广泛参与,没有思想的引领和技术的应用,没有企业家的商业创新,我们也许会守护历史的记忆,却过不好未来的生活。

  有少数人会一直走到文化的边缘,走到当代人思想的边界,以高度的历史自觉进行边际意义上的探索与创新。如果说呆萌的网红随处可见,资本和技术驱动的内容创造有迹可寻,那么走到边缘进行边际创新的文化活动则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更是不可规划的。文化遗产不只是繁华记忆,也是生机勃勃的未来。



地址:河南 开封 东京大道中段 招生热线: 0371-22861199 23653288 办公室电话:0371-22115671

Copyright © 201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1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