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长征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8日发布人:郭金龙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9日至15日,在思政教学部的组织下,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202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班”。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利用暑期时间能够参与实践研修是对思政课教学充满充满现实意义的事情,在这为期七天的实践研修中每一天都是感触深刻、收获满满,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理论视野,而且这种实地的研修使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开班仪式上,贵州师范大学李俊教授作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专题讲座。长征精神是源于红军现实的革命实践中,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将长征精神讲的生动,关键在于讲好长征故事。李俊教授长期从事长征精神的研究,他的精彩讲座,能够将长征精神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长征事件中,整个过程中没有乏味和枯燥,每位学员听的聚精会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思政课教学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的现实材料。同时,也使我无比期待接下来的实地研修,我希望能够将一个个长征故事内化为自己的素材,并且带到我们的思政课堂中,提高思政课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小萝卜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关押“小萝卜头”的监狱的故事也许鲜为人知。“小萝卜头”是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本名宋振中,他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徐林侠的幼子,不满一岁时就随母入狱,先后被关押在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渣滓洞贵州息烽集中营,1949年被杀害于重庆戴公祠。我们这里要说的就是位于贵州的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为中学和小学。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杨拯贵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实地的参观了曾经关押革命志士的国民党的秘密监狱后,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志士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中,重温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那次大转折。1934年11月,连续突破3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到达湘江边,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红军将士英勇奋战,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也付出了巨大牺牲,队伍从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刻不容缓。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了黎平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参加者有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李德因病没有出席。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意见;毛泽东则主张放弃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同时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黎平会议是通道会议争论的继续,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也相继发言,集中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提出了今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央领导人选,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在正确路线指导下,将革命一步步引向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在随后的一系列会议中,尤其是于1935年3月11日在贵州苟坝附近召开的苟坝会议,正式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人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即“三人军事小组”),周恩来任团长,全权指挥军事行动。在参观苟坝时,那里伫立着一个巨大的马灯雕塑。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后才得知,当年在苟坝会议召开期间,正是一盏马灯,陪伴着毛泽东同志,照亮了红军胜利前行的航程。1935年3月10日夜,毛泽东同志披着大衣提着马灯,沿着一条崎岖狭窄的小道上,连夜赶往周恩来的住处,并说服周恩来撤销了原计划第二天攻打打鼓新场的命令,在当时这场战役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紧紧相连,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意见的正确的。所以,毛泽东又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苟坝的这条“小道”从而成了一条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大道。今天,人们将毛泽东同志走过的这条小道,亲切地称为“毛泽东小道”。

在参观娄山关战役遗址时,不由得就会想起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诗正是马泽东在红军取得娄山关大捷后所作。1935年发生在这里的娄山关战斗,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在第一次娄山关战斗中,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1935年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取得娄山关第一次战斗的胜利。在第二次娄山关战斗中。1935年1月中旬,在遵义会议过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越过娄山关,一渡赤水,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因蒋介石急调40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于是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战斗持续到2月26日凌晨,“无论如何都要攻占娄山关!”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红军战士在薄暮微雨中与敌人迂回战斗,反复争夺,最终,歼灭敌军4个团。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大大地鼓舞了士气。1935年2月27日,红军占领遵义新城。28日晨,红军在城南红花岗、老鸦山与赶来增援的伪中央军激战,歼灭吴奇伟五十九师、九十三师大部,并将敌赶到乌江以南,胜利结束了遵义战役。娄山关激战与遵义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梦想。遵义战役后,红军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冲出绝境,实现了北上会师的伟大战略计划。

如今的长征路虽已硝烟不再,但红军曾经走过地方仍旧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更要从长征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在新的征程中,更应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上一条:坚持用红色资源滋养思政课堂 下一条:红色热土写就永恒信仰

关闭